談及台灣最後通電的原鄉部落,多數人總會想起新竹尖石鄉的泰雅族司馬庫斯。但若問起台灣海拔最高的部落,答案卻鮮為人知。司馬庫斯海拔約1,500公尺,鎮西堡稍高至1,700公尺,而真正位居群山之巔的,是南投仁愛鄉德鹿谷村的「靜觀」部落——以賽德克族人為主的聚落,海拔高達1,800公尺。今日旅程除為探訪中央山脈懷抱中的靜觀部落,更想挑戰從未騎行過的路線直上武嶺。
時間如靜水深流,通往遠方的旅程不只是地理位移,更似心靈的洗滌。晨間從台中太平136市道啟程,自知無法像年輕騎士般馳騁,索性以老猴的從容節奏騎行。清晨時分,那些被戲稱為「山道猴」的熱血騎士仍在夢鄉,反倒成全了平穩的騎乘時光。08:05行經136市道最高點赤崁頂,短暫停駐拍攝晨光中的山景。
厭倦了熟稔的台14甲線,在霧社為座駒補上67元的糧草後,改沿著通往廬山溫泉與奇萊南華屯原登山口的台14線前行。10:18抵達廬山溫泉,昔日的溫泉勝地因颱風摧殘顯得蕭條,河床堆積的砂石幾乎與橋面齊高。唯獨塔羅灣溪畔的溫泉源頭附近,幾頂帳篷在荒蕪中點綴生機,好奇驅使我下探河床。令人驚奇的是,此處隨手挖掘即能湧出溫泉。試探性地將手伸入他人掘出的坑洞,瞬間被滾燙水溫驚得縮手——難怪有野營客甘願涉險紮營,然露宿於河床上仍具有潛在的危險性,建議須三思而後行。
轉往靜觀部落的途中,對望清境高空步道,那道鑲嵌在山腰的白色線條,恰似天神遺落的縫線。抵達部落時,假日午前的寧靜超乎預期,僅見幾名孩童坐守家門,其中抱著嬰孩的小男孩投來羞澀目光。摩托引擎的躁響在此顯得唐突,歉疚感也促使我不敢久留即離去。離開前瞥見屋簷懸掛的鈴鐺草風鈴,正將山風編成歌謠。而那些未說完的故事,或許都將收進石板縫所冒出的蕨芽裡,等待下一雙停駐的眼睛。
接續的翠峰產業道路堪稱全程最艱險路段。從海拔1,800公尺直攀2,300公尺,對機車的傳動系統儼然是嚴苛考驗;狹窄的水泥路面多處破碎,部分彎道僅容單車通行,崎嶇落差稍有不慎便會擦撞底盤。最令人膽寒的是缺乏護欄的崖邊,全程可說是緊繃神經,邊騎邊停緩和心跳,終於在12:38平安抵達翠峰,接回熟悉的台14甲線。
愈騎身體愈覺得冷顫,12:50轉進合歡山暗空公園啃食香腸驅寒。13:20於昆陽與「幸福公鹿」地標合影,盤算著兩週後續訪西濱公路蒐集另兩隻公鹿。13:30抵達武嶺,意外發現停車場空位充裕,機車繳費20元的設計頗為便民——離場時於閘口以悠遊卡或兩枚10元硬幣即可通行。
原打算拍完紀念照便折返,轉念想起從未造訪近在咫尺的松雪樓。驚喜發現咖啡屋前廣場竟提供免費機車位,登臨公廁上方瞭望台時,更邂逅翻湧於山谷間的壯闊雲海。此時方覺高山從不辜負旅人,只要願意多走幾步,自有驚喜相迎。
午后那未進午餐的胃袋已頻頻抗議,回程果斷選擇常規的台14甲線下山。15:10轉進博望新村大啖雲南美食,店內那隻名喚「布蕾」的小黑狗蹭人討摸的模樣,為行程添了幾分溫情。
返程為避開霧峰地區的車流,改走國姓經天冷接新社的山徑。未及17:30天色即墨,正當我全神貫注騎乘時,胸口突遭某團黑影撞上,掉落後還緊黏在鞋面上。停車查看,竟是被一隻貓頭鷹爪扣鞋帶,手忙腳亂解開時,那雙圓睜金瞳在車燈下閃著無辜,或許這就是老天爺今天送給我的最大驚奇!
當最後一縷山風拂過髮梢,我忽然讀懂了山的語言。海拔數字終會淡忘,但掌心殘留的溫泉水溫、懸崖邊緣的腎上腺素、鞋帶上殘存的鳥爪抓痕,才是山真正要贈予的勳章。當我們願意駛離平坦的主幹道,彎進每一條「可能危險」的岔路,生命便會在輪胎與碎石的摩擦聲中,迸出意想不到的星火。或許,每個人的心底都該蓄養一座靜觀部落——在靈魂海拔1800公尺處,永遠為偶然的雲海、意外的相遇,保留一方瞭望的窗。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拍攝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拍攝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拍攝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拍攝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拍攝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提供)
(註:上圖由同行伙伴拍攝提供)
- Dec 10 Tue 2024 21:12
🛵 由最高海拔的原民部落-靜觀,循合作產業道路一路爬升至翠峰後往武嶺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