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字碑古道,屬於「淡蘭古道」三貂嶺段,承載著昔日臺北與宜蘭之間的陸上交通記憶。這天,從猴硐遊客中心出發,於晨光中漫步,09:10來到金字碑古道猴硐端的起點。步道多為緩坡向上的石階,兩旁林木蒼翠,濃蔭如蓋,陽光被過濾成斑駁的細影,行走於20度C的氣溫下,頗為舒適。
09:55 行至刻於山壁上的「金字碑」,這座被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石碑記錄了清朝臺灣總兵劉明燈所題的詩文:「雙旌遙向淡蘭來,此日登臨眼界開;大小雞籠明積雪,高低雉堞挾奔雷;穿雲十里連稠隴,夾道千章蔭古槐;海上鯨鯢今息浪,勤修武備拔良才。」由於刻文上曾覆以金箔,熠熠生輝,也因此成為這條古道命名的由來。
續行約300公尺後,抵達古道的至高點--「探幽亭」。亭前矗立一座「奉憲示禁碑」,背後的故事頗耐人尋味。相傳淡蘭古道通商漸盛,因而有人肆意砍伐林木。咸豐元年(1851年),地方鄉紳憂心日曬影響往來旅人,遂請准設立此碑,告誡民眾遵守禁令。碑後設有旗桿與旗座,象徵官方權威,提醒世人莫再妄動山林,以守護這條通途的永續。
順著亭前小土地公廟旁略顯濕滑的小徑前行,前往海拔554公尺的三貂嶺山(又名三貂大崙)。這段路徑雖稍顯狹窄,但僅需15分鐘便可登頂。在基石處欣賞完風光,循原路返回探幽亭小休補給後,隨即沿著稜線向我期待已久的「不厭亭」進發。
從「探憂亭」前往「不厭亭」的這段稜線路堪稱是今天最美的一段,山巒與海景在視野中交織,任君選擇;而冬日的芒花隨風搖曳,如銀波般覆蓋山頭,更是令人心醉,從踏上稜線的那一刻起,手機快門幾乎不停歇。11:25 經「三貂崙山」,隨後一路緩坡而下,11:50 來到一點也不寂寞的寂寞公路。於「不厭亭」平臺處休息片刻,品味午餐。
12:20 背起背包,朝今日的終點—牡丹車站進發。一小段公路後,12:40重新步入金字碑古道的林間小徑,享受最後的靜謐與綠意。步履不疾不徐,經三慶雲宮後,於14:00順利地抵達終點--牡丹慶雲宮。這天的旅程應該是我參加山會的活動以來最輕鬆的一次,然短短的路程卻滿載風景與故事,堪稱C/P值極高的一次古道之旅,值得推荐!
(註:上圖由山友拍攝)
- Dec 01 Sun 2024 00:01
❤ 新北-瑞芳 ≡ 淡蘭古道:金字碑古道、三貂嶺山、三貂崙山,海景、芒花,一次收錄!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