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鏈結遺失,待重新整理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今天的習拍有什麼心得呢?反覆看了照片,發現在窗格攝影中,#19、#20、#21這三張的色溫偏暖調,而#33、#37、#43則偏冷調,
個人視覺上的感受似乎是暖調較討喜。
此外,窗外的背景也是拍攝時可以考量的項目,如多利用窗外樹頭上的光點的散景做襯托(#33),可惜今天是陰天,不然倒是蠻想嘗試窗格光影的拍攝……。
至於小朋友的拍攝,發現老師除先幫小朋友選擇合適的拍攝的背景外,還要會引導小朋友,哈,這就是我天生缺乏的部分啦,還得多學習~
以下是攝影班老師針對這次外拍給的建議:
----------------------------------------------------------
這些建築照都很好,各部重點都納入了,要是再有藍天白雲來幫忙,那就完美了。
要小心的是高反差的暗區若矯正過強會出現不自然感覺。
室內部分也都很不錯,擇部分來討論:
19~21,36--以此對焦距離,光圈盡量開大較好呈現重點與氣氛。
46~48--皮膚與背景木架顏色過於接近,構圖時得錯開。
34--可不可以mail給我原圖,我看仔細一點。
【色溫】主觀而言就沒有一定好壞高低標準,而客觀印象或許可以幫我們下決定:
1.清晨:清新的感覺,雖然實際陽光泛黃,但刻意些微偏冷調很符合此印象。
2.黃昏:暖暖的感覺,稍偏暖調較浪漫。
3.雨天:憂鬱的象徵,當然偏冷調很對味。
4.夜景:夜幕低垂是稍寒的冷調。
5.咖啡屋:暖一點的色溫較有情調。
6.古蹟民俗:偏暖調居多,表達出日暮鄉關、歲月的刻痕。不同色溫,照片的感受性傳達就不同,各有味道。
【膚色】
如果以這二張來說,較亮那張已喪失部分層次,削減了立體感,未必較佳喔!
雖然是小朋友,若要達「商業用」等級,陣仗仍缺一不可,包括薄妝、打燈、事後修片等等,
所以哪怕是膚色先天較佔優勢的Canon機種還是多少得經影像處理過。
另外,除了機身特性,鏡頭也有關係,像24-70mm就稍偏濃郁,這些也會影響成像。
除了膚色,小朋友跟環境之互動性較吃重(60:40),這跟美少女攝影很不同(90:10),
所以背景光線、線條、顏色都要照顧到,這張DSC_6542就不錯啊。
【光影】
1.精細銳化的%數量跟縮放比例無關,只是代表銳化強烈度而已。
2.「銳化」和「精細銳化」據我所知的確是差在能不能調整百分比而已。
3.以D80的特性而言,當下如能拍得清晰不晃動,使用光影由原稿縮小至小圖過程已包含銳化,
不一定需要再銳化一次,施作頂多40%以內,過度銳化反而顆粒化不自然。
- Jul 21 Sat 2012 00:00
❤ 遊學攝影-台中-放送局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