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水三山,金童山(H 506m)、玉女山(H 580m)及汶水山(H 430m)等三座郊山早已蟄伏於我的響往清單上甚久。雖然它們並非聲名顯赫的熱門之選,卻以一次O繞連走三峰的「高CP值」,深深吸引著我躍躍欲試的心。
清晨六點二十分出門,驅車穿梭於晨曦微露的街道,陸續接上三位登山老友,隨意在街角隨意買了些暖胃的餐點後,便一路風馳電掣,朝著苗栗大湖的法雲禪寺疾駛而去。說來也巧,前一晚在研究路線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那些年路過大湖時,總能瞥見半山腰一座綠瓦掩映的古樸殿宇,竟是今日的目的地——法雲禪寺。
法雲禪寺,不僅僅是大湖鄉的一座百年老廟,更是臺灣佛教發展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日治時期,它曾與月眉山靈泉禪寺、觀音山凌雲禪寺、大岡山超峰寺並稱為當時臺灣佛教的四大道場,香火鼎盛,信徒絡繹不絕,在臺灣佛教界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即使在洗盡鉛塵、繁華落盡後的今日,它仍一如故往,默默地守護著這片土地。
將車輛停放在禪寺後院。一下車,一股混合著泥土芬芳與花草馨香的氣息迎面撲來,令人精神為之一振。放眼望去,但見古木參天,老松遒勁,枝幹虯結,如龍盤踞,彷彿時間在此凝固,一切都顯得如此靜謐而祥和。漫步於通往洗手間的小徑,兩旁是精心打理的園林景觀,杜鵑與不知名的野花,你不讓我,我不讓你,競相綻放,紅的似火,粉的如霞,白的若雪,五彩繽紛, 將這座本就清幽的園林,點綴得更加生機盎然。
稍事整裝後,時針指向八點零七分,我們正式踏上了征途。今日的計畫是依序探訪金童山與汶水山,最後再前往玉女山,全程約莫六公里。三座山峰的登山口之間,有臺電的保線道路相串連,路面平緩寬闊,倒也適宜悠然漫步。山林間的空氣格外清新,帶著沃土的氣息和植物的清香,沁人心脾。而路旁的樹木鬱鬱蔥蔥,遮天蔽日,不時還能聽見清脆的鳥鳴聲在山谷間迴盪,更加突顯了山林的寧靜與幽深。即使今早山上的天氣顯得迷濛,但走在保線道路上,偶爾還是可以撥雲見日,眺望遠方連綿起伏、層巒疊嶂的山巒,如同山水墨畫卷般,在眼前徐徐展開。
雖說汶水三山連走是一條難度不高的徒步路線,但三座山頭在登頂之前,均有一小段陡峭的拉繩路段。受到前夜雨水的影響,山徑盡顯濕滑,需手腳並用,耗費一些體力與精神後才能順利通過。而在前往玉女山途中,因腦海裡只大略記下前人GPX軌跡檔中岔路口左右兩條路線的方位,竟忽略了實際上還有第三條岔路,結果就是鬼使神差地走錯路,平白無故地多消耗了幾卡熱量。迷途之際,雖不免懊惱,卻也因此由錯誤中學習到使用離線地圖時須留意的細節,也算是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今天行程中還遇到另一支也是要三山連走的三人隊伍,其中一位大哥穿著一雙潔白的雨鞋,不禁令我們心生好奇地向其詢問:「這樣不是很容易弄髒嗎?」這位內斂的大哥只是微微一笑,沒有多說些什麼,反倒是他身後的伙伴笑著向我們解釋說:「這位大哥已經『完百』了,所以才會穿著白色的雨鞋來爬山。」 蛤?直到今天我才知道,原來白色雨鞋竟然是「完百」的榮耀象徵,方才的唐突之問,實在失敬!與大哥的偶遇,如同一則無聲的寓言,即使步履平凡,亦可在各自的領域中,走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大約在午後一點十五分回到法雲寺。站在古寺正殿前的廣場上,迎著徐徐的清風,遙望著遠方連綿起伏的山巒,心中升起一種難以言喻的平和與寧靜。回首汶水三山之行,法雲禪寺的古樸與寧靜,如同山林間的一股清流,洗滌著塵世的喧囂,也為這次旅程增添了一絲禪意。而金童、玉女、汶水三座山頭各有其姿,沿途景致雖非處處驚豔,但正是在這看似平凡的山徑上,蘊藏著種種意想不到的驚喜。
上車前,照例先拂去鞋履上的塵土,在告別之餘,也將這份來自山林的餽贈,連同那段迷途的印記、偶遇的會心一笑,以及在山風輕拂下,心湖所漾起的漣漪,一併珍藏於記憶深處。期待日後,能有更多的時間與機會,繼續探索這片土地上更多令人驚喜的風景。
- Mar 08 Sat 2025 00:01
△ 蘭栗-大湖 ≡ 汶水三山:金童山、汶水山、玉女山 連走
close
文章標籤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