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3323_3331-7.jpg


一年一度的螢火蟲季節又來惹~早上和賀冰友們到南投埔里的「龍泉營地」烤肉,下午離開埔里後就順道至魚池鄉的蓮華池拍拍螢火蟲。

蓮華池這地方去年曾來過兩次,第一次是和好友歐告大蝨專程來探路,且還跑了兩趟,第一趟天色未暗所以就先探點,瞭解位置,接著便殺到草湳濕地,但發現現場正在舉辦賞螢活動,人超多,難拍。於是兩個空仔又再衝回蓮華池,此時黑幕雖已籠罩大地,但螢蟲卻少得可憐,所以相機還沒拿出來就決定打道回府了。

第二次則是隔了兩個禮拜後,帶了攝影班的同學們一起來拍,雖然有拍到蟲,但在構圖上覺得不是很ok~
 所以今天有機會和伙伴們來到埔里,自然就順路再拍一次囉 @@~

下午約四點半時抵達蓮華池,此時現場早已架起數支腳架,我們只能利用剩餘的空間來拍。
_DSC8927.jpg


我還是非常不習慣這種腳架卡腳架的環境,拍了兩個小時,都只待在同一個地方拍,加上這地方是公共場域,晚上會有許多遊客來賞螢,我們的腳架多少也會影響到遊客的進出,造成人家的不便。所以這次應該是我最後一次來這兒拍了,個人覺得還是以不要影響到別人進出會比較好~

至於拍螢火蟲會很困難嗎?其實我覺得還好,相信大部分有過夜曝經驗的人,改拍螢火蟲應該都不成問題,不過有個有趣的觀念是夜間風景照的場景多是固定不動的,所以可以透過改變快門時間的長短來掌握曝光量,但螢火蟲的所發出的螢光並非持續光,而且它還會移動,因此延長快門時間並不會增加螢光的亮度,反而是地景會變得較亮,所以若想增加螢光的亮度,在最大光圈之後,就只能以提高ISO的方式來達成了,還好現在數位相機很先進,ISO 1600下的明度雜訊(顆粒感)不會很高,但若想一張長曝到底,可能就比較需要注意色彩雜訊(雜色)的問題了。

那到底參數要設多少呢?對我來說這個問題很難有一定的標準答案了,說穿了還是要回歸到曝光三要素彼此間「取捨」的問題。畢竟每個拍攝現場的環境光不太一樣,加上若有月娘相伴,那又是另一回兒事了,何況每個人的拍攝思維與習慣都不太一樣,有人喜愛長焦段,但有的場景使用長焦段拍攝也未必合適。這也是我認為攝影之所以會讓人覺得有趣的地方,若能在拍攝的過程中動動腦想一想,然後再去實證、修正它,收穫會很多。

此外,蓮華池這個場景,因停車場就在附近,車子的頭燈或發出紅光的煞車燈三不五時就會投映在紅磚屋的壁面上,所以事前準備好一張可以適時遮蔽鏡頭的黑卡也是有必要的~

撇除相機的設定參數不談,我覺得拍螢火蟲最困難的地方大概就是要如何找到一個有不錯背景的地方來拍。我想這也是為什麼這個地方會成為拍螢芭樂點最大的原因,因為剛好有一幢看起來有些懷舊的紅磚屋可用來搭景 @@~

而比較常被大眾誤會的是,很多人都以為紅磚屋後方的燈是人為刻意打的,
實際上,那是行駛在車道上的車頭燈,只要有遊客的車輛進來,大家就會趕緊把握車子駛過樹林時所投射出來的光線。

照片,是疊出來的照騙~
照片裡之所以會有那麼多螢火蟲,其實是於後期利用多張相片相互交疊(疊圖)下完成的照騙。實際現場目珠所見並不是像照騙裡有那麼多的螢蟲在飛,如果在同一個時間裡,真如照騙有那麼多螢蟲的話,那就變成蟲蟲危機,恐怖了!

而在後製疊圖方面,有攝影前輩提到隨著疊圖張數的增加,在畫質及亮度上都會衰退得很快,因此建議先曝幾張時間較長的當做圖底,之後再利用短曝去調整亮度跟螢光的數量與位置。故若拍攝當下許可的話,可以先拍一張足夠的環境亮度的照片當底,之後再以短曝的方式多拍幾張,於疊圖時堆疊出螢光的效果。


arrow
arrow

    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