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跑了三次金龍山,多是貢菇,心想這樣也不是辦法,畢竟沒那麼多閒暇時間。
於是在吸取網路及書籍上的相關資訊後,簡單歸納出金龍山「可能」出景(低空雲海)的兩個條件,以作為白己日後衝景時的參考。

一、氣候狀況與「濕度」是形成「霧」氣的關鍵

金龍山的低空雲海基本上屬於一種「霧」氣,而霧氣的形成則與空氣中的「濕度」有很大的關聯。
濕度不夠,無法形成霧氣;相反的,濕度太高則空氣中盡是白茫茫一片(俗稱白牆)。
若相對濕度介於85%~92%之間,則形成低空雲海的機率較大;若低於80%,那十之八九可以在家睡飽飽了。
氣象局的觀測資料:魚池日月潭

對金龍山而言,大致有以下三種狀況可以讓空氣中的濕度變成霧氣的狀態:
(一)春末與夏季的午後雷陣雨:若傍晚四、五點時下大雨,接著晚上就馬上轉(天空可見滿天的星星),那出現低空雲海的機率就很大,
當然,這也是要看空氣中的濕度而定。
那如果雨是下到子夜後才出晴,這時通常在日出的時候天空的雲彩會很漂亮,但下方卻什麼都沒有,此時往日月潭去拍日出雲彩是不錯的選擇。
此外,若是連續下了多天的雨,即使雨停後也不容易馬上出景,因為這時環境中的空氣條件差異不大,在缺乏冷熱空氣的擠壓下,較難有雲霧形成。

(二)11月~3月期間(冬季~初春),若日夜溫差大,那麼到了晚上,
原本接近地面的熱空氣接觸到由高空壓下來的冷空氣,冷卻之後形成水氣,也會使濕度提高。

(三)冬季冷鋒過境「後」(由西向東走,鋒面出海於東部),西部轉晴,在冷熱空氣相互擠壓下,出現雲海的機率也較高。

除了利用以上氣象局的觀測資料來判斷是否有霧氣外,還可利用公路局的省道即時交通資訊網的「即時影像」資料來做為輔證。
在埔里及魚池鄉或日月潭地區的即使影像均可點來看看,就可推測五城地區是否有霧氣形成。


二、霧氣的「高度」影響能見度,可判斷是否為低空雲海

雖然足夠的濕氣能形成雲霧,但這雲霧若不是低空雲霧的話,那麼大概也就拍不到景了。
所以在確定有足夠的濕氣可形成雲霧後,再來另一個重點就是要瞭解雲霧的「高度」是否適當。
通常這方面的資訊可以透過氣象局位於日月潭貓囒山的觀測站的「能見度」資料查得,
為什麼透過這個觀測站的「能見度」資料就可知道雲霧的高度呢?
因為這個貓囒山觀測站的高度剛好與金龍山差不多高,且兩者的直線距離約3公里。
而觀測站約每隔三個小時就會做一個小時的能見度觀測,
不過觀測人員半夜好像睡覺去了,竟然沒有21:00~05:00之間的能見度資料,好可惜 ><"
看來也只能多少參酌一下晚上20:45的能見度資料了~
若觀測站的能見度不佳,代表這個高度正被雲霧所籠罩,此時附近的金龍山被雲霧所籠罩著的機率也大增,
相對的,若這個高度所測得的能見度距離愈長,代表可推論的範圍愈大,據此可推測金龍山的高度沒有被雲霧所籠罩。

如果從當天氣候狀況與濕度資料與地面即時影像可判斷魚池當地有霧氣形成,且氣象局貓囒山觀測站的能見度資料達5公里以上的話,
在符合有霧且能見度好這兩個條件的前提下,要拍到低空雲海的機率就大增了~


三、風速

一般而言,風速以 1~2級較佳,風速若高,即使有形成霧氣的條件,但也會很快就被風給吹散了!

以上,純粹是個人吸收網路與書籍資訊後所做的兩大要點的歸納,不保證100%正確,
畢竟氣象這種東西說變就變,任誰也說不準啊!
接下來就是有待實戰證明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