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上次台中大坑中正露營區的螢火蟲初體驗之後,今天跟著攝影班的大哥們改來到東勢試試。而上次帶Nikon 24-70/f2.8G鏡頭出門,覺得中正露營區雜亂的地景不好處理,所以這次改由Sigma 150mm/f2.8 Macro的微距鏡擔綱拍螢的重責大任。哪知回家一整理,大概只有上面這一張還勉強能看,其他都是雜訊高到爆錶 ><"

第二次拍螢,留個心得,做為以後再拍時的參考:
1.即使是全幅機,高ISO長曝,雜訊一樣慘不忍睹。
有別於上次中正露營區多用ISO400,頂多曝60秒,這次多用ISO1600、800,曝2~4分鐘,回家後發現熱噪點簡直是多到自己沒有辦法接受,即使後製抹除,畫質還是很差。平時很少用高ISO曝這麼長的時間,從不知道會這麼慘!經由這次的體驗,大概能理解為什麼網路上一堆教學文提及拍螢要用大光圈或利用疊圖的方式後製,
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2.有月亮不見得是壞事。
上次中正露營區之所以用不到高ISO,我認為跟當天為農曆12號,大又亮的月亮為現場提供了不少環境光。而今天則是農曆23號,加上厚厚的雲層,完全看不到一絲絲的月光,場景幾乎是全黑的,故想要拍清楚地景,大概就只能拉長曝光時間,而此舉也相對拉高了雜訊的風險。相反的,月亮太亮雖然會影響螢火蟲的活動,但可以短曝減少雜訊,回家後再利用後製疊圖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至於要怎麼取捨,就見仁見智囉。這二次的經驗下來,我個人是比較傾向利用短曝後再使用疊圖的方式進行~

3.焦段的選擇是一大考驗,變焦鏡相對還是比較有彈性,進可攻退可守。
對我這種出門僅帶一機一鏡的懶人來說,若能事先知道拍攝場景的話,有助於鏡頭的選擇。下次再到中正露營區我可能就會帶70~200mm/f4G,東勢這地方就帶24~70mm/f2.8G。

4.黑暗中構圖、對焦真的不容易。
今天的拍攝的環境超級暗,尤其是在樹蔭下拍攝,當天色一黑,完全無法構圖,說真的,好像在瞎拍,這個真的很難克服,所以有一點月色的話,其實也不是什麼壞事~


從這次的拍攝過程中,想到到一個問題:我的D600不是號稱寬容度很高嗎?那如果我在拍螢火蟲的時後,故意使用低ISO,讓地景曝光不足以減少雜訊的產生,然後再利用後製進LR硬拉曝光度的話,相片裡的雜訊出來會是什麼情形?
二話不說,馬上進行實驗……。

高寬容度+後製=萬能?

arrow
arrow

    Tak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